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周颙书论释法宠 南齐 · 张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五
古人遗族,故留儿女。
法宠法师绝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续高僧传》,法宠姓冯南阳冠军人,寓海盐,纳妻半年,舍家住兴皇寺,从道猛昙济学《成实论》。融与书称之。)
周舍论断肉敕 其一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五
法宠所言,惭愧而食众生,此是经中所明。
罗刹妇女云,我念汝。
我食汝,法宠此心,即是经之罗刹
唱断肉经竟制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一
诸僧道诸小僧辈,看经未遍,互言无断肉语,今日此经言何所道,所以唱此革屣文者,本意乃不在此,正为此三十三日。
法云法师讲《涅槃》断肉事。
于时僧正慧超法宠法师难云,若经文究竟断一切肉,乃至自死不得食者,此则同尼乾断皮革,不得著革屣,若开皮革得著革屣者,亦应开食肉。
法云法师乃已有通释,而二法师难意未了,于时自仍通云,若是圣人,故自不著此物,若中行人,亦不著此,著此皆是下行人,所以不同尼乾者,语有所舍,若无麻纻之乡,亦有开皮革义论,有麻纻处,大慈者乃实应不著,但此事与食肉不得顿同。
凡著一革屣,经久不坏,若食啖众生,就一食中,便害无量身命,况日日餐咀,数若恒沙,亦不可得用革屣以并断肉。
于时诸僧乃无复往复,恐诸小僧执以为疑,方成巨弊,所以唱此不受革屣文,正欲释一日所疑,非关前制。
凡啖肉者,是大罪障,经文道,昔与众生经为父母亲属,众僧那不思此,犹忍食啖众生,己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云何反更啖他身分?
诸僧及领徒众法师,诸尼及领徒众者,各还本寺,宣告诸小僧尼,令知此意(《广弘明集》二十六)
敕答僧正南涧寺沙门慧超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五
法宠法师,造次举动,不逾律仪,不侠性欲,不事形势,慈仁恺悌,雅有君子之风,匡政寺庙,信得其人矣。
注解大品经序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机事未形,六画得其悔吝,玄象既运,九章测其盈虚,斯则鬼神不能隐其情状,阴阳不能遁其变通。
至如摩诃般若波罗密者,洞达无底,虚豁无边,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以数术求,不可以意识知,非三明所能照,非四辩所能论,此乃菩萨之正行,道场之直路,还源之真法,出要之上首,本来不然,毕竟空寂,寄大不能显其博,名慧不能庶其用,假度不能机其通,借岸不能穷其实,若谈一相,事绝百非,补处默然,等觉息行,始乃可谓无德而称,以无名相,作名相说,导涉求之意,开新发之眼,故有般若之字,彼岸之号。
顷者学徒,罕有尊重。
或时闻听,不得经味,帝释诚言,信而有徵,此实贤众之百虑,菩萨之魔事,故唱愈高,和愈寡,知愈希,道愈贵,致使正经沈匮于世,实由虚己情少,怀疑者多,虚己少,则是我之见深,怀疑多,则横构之虑繁。
然则虽繁虑纷纭,不出四种,一谓此经非是究竟,多引涅槃以为硕诀。
二谓此经未是会三,咸诵法华,以为盛难。
三谓此经三乘通教,所说般若,即声闻法。
四谓此经是阶级行,于渐教中,第二时说,旧义如斯,乃无是非。
较略四意,粗言所怀,涅槃是显其果德,般若是明其因行,显果则以常住佛性为本,明因则以无生中道为宗,以四谛言说,是涅槃,是般若,以第一义谛言说,岂可复得谈其优劣?
法华会三以归一,则三遣而一存,一存未免乎相,故以万善为乘体。
般若即三而不三,则三遣而一亡。
然无法之可得,故以无生为乘体,无生绝于戏论,竟何三之可会。
所谓百花异色,其成一阴,万法殊相,同入般若,言三乘通教,多执二文,今复开五意,以增所疑,一,声闻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
二,三乘学道,宜闻般若。
三,乘同学般若,俱成菩提。
四,三乘欲住欲证,不离是忍。
五,罗汉辟支,从般若生。
于此五义,不善分别,坚著三乘,教同一门,遂令朱紫其色,珉玉等价。
若明察此说,深求经旨,连环既解,弄丸自息。
谓第二时,是亦不然。
人心不同,皆如其面,根性差别,复过于此,非可局以一教,限以五时。
般若无生,非去来相,岂可以数量拘?
宁可以次第求?
始于道树,终于双林,初中后时,常说智慧,复何可得,名为渐教。
释论言,须菩提闻法华经中说,于佛所作少功德,乃至戏笑,渐渐必当作佛。
又闻阿乃跋致品中,有退不退,又复闻声闻人皆当作佛。
是故今问为毕定。
为不毕定,以此而言,去之弥远、夫学出离,非求语言,应定观道,以正宗致,三乘不分,休何义说。
相与无相,有如水火,二性相违,岂得共贯?
虽一切圣人,以无为法。
三乘入空,其行各异,声闻以坏缘观,观生灭空,缘觉以因缘观,观法性空,菩萨以无生观,观毕竟空。
此则淄渑殊味,泾渭分流,非可以口胜,非可以力争。
欲及弱丧,去斯何适?
值大宝而不取,遇深经而不求,亦何异穷子反走于宅中,独姥掩目于道上,此乃惑行之常性,迷途之恒心。
但好龙而观画,爱象而玩迹,荆山可为流恸,法水所以大悲,经譬兔马,论喻鹿犀,俱以一象,配成三兽,用渡河以测境,因围鹿以验智,格得空之浅深,量相心之厚薄,悬镜在前,无待耳识,离娄既睇,岂劳相者。
若无不思议之理,岂有不思议之事?
放瑞光于三千,集奇莲于十方,变金色于大地,严华台于虚空,表舌相之不虚,证般若之真实,所以龙树、道安、童寿、慧远,咸以大权应世,或以殆庶救时,莫不服膺上法,如说修行。
况于细人,可离斯哉?
此经东渐,二百五十有八载,始于魏甘露五年,至自于阗,叔开源,弥天导江鸠摩罗什,澍以甘泉,三译五校,可谓详矣。
龙树菩萨,著大智论,训解斯经,义旨周备,此实如意之宝藏,智慧之沧海。
但其文远旷,每怯近情。
朕以听览馀日,集名僧二十人,与天保寺法宠等,详其去取;
灵根寺慧令等,兼以笔功,探采释论,以注经本,略其多解,取其要释;
此外或捃关河旧义。
或依先达故语,时复间出,以相显发。
章门未开,义势深重,则参怀同事,广其所见,使质而不简,文而不繁,庶令学者有过半之思。
讲般若经者,多说五时,一往听受,似有条理,重更研求,多不相符。
唯仁王般若,具书名部,世既以为疑经,今则置而不论。
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文。
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之说,多者十万偈,少者六百偈,略出四种,而不列名。
释论言般若部党,有多有少,光赞放光道行,止举三名,复不满四。
此士别有一卷,谓为《金刚般若》,欲以配数,可得为五。
既不具得经名,复不悉时之前后,若以臆断,易致讥嫌,此非义要,请俟多闻。
今注大品,自有五段,非彼所言五时般若,劝说以不住标其始,命说以无教通其道,愿说以无得显其行,信说以甚深叹其法,广说以不尽要其终,中品所以累教,未章所以三属,义备后释,不复详言。
设乃时旷正教,处无法名,犹且苦辛草泽,经历险远,翘心逖听,澍意希夷,冀迟玄应,想像空声,轻生以重半偈,卖身以尊一言,甘歃血而不疑,欣出髓而无吝,况复龙宫神珠,宝台金牒,难得之货,难闻之法,遍布塔寺,充牣目前,岂可不伏心受持,虚怀钻仰,使佛种相续,菩提不断,知恩反覆,更无他道。
方以雪山,匹以香城,宁得同日语其优劣?
率书所得,惧增来过,明达后进,幸依法行(《释藏》迹八)
令旨解二谛议 其八十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一
宣武寺法宠咨曰:真谛不生不灭,俗谛有生有灭,真俗两义,得言有异?
谈其法体,只得是一,未审体从于义,亦得有二不?
令旨答曰:体亦不得,合从于义。
令旨解法身义 其十七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一
宣武寺法宠咨曰:未审法身之称,为正在妙体,金姿丈六,亦是法身?
令旨答曰:通而为论,本迹皆是;
别而为语,止在常住。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669年9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原夫玉都琼室。紫垣光大帝之庭。
金阙银台。元壁壮偫仙之域。
故能使神明有宅。驾日月以长驱。
鸾凤知归。抚云霓而上出。
斯则层巢墐穴。上皇迷栋宇之尊。
考室灵台。中古识岩廊之贵。
然后冕旒前序。提四海以为家。
登步太阶。列千门而有闶。
况乎耆山形见。旁行草昧之先。
□光宅乾坤之右。虽鹤临西閟。
龙宫与正法同亡。而象化东流。
雁塔与遗仪继起。白鹤寺者。
菩提寺之馀址。梁武皇之所建也。
香城福地之旧。三巴五蜀之凑。
岷山之奥域。分井络之荣光。
西包玉垒之墟。北瞰铜陵之野。
南扃列第。门庭万家。
东户连峰。冈峦千里。
实伽蓝之胜迹。得迦卫之英模。
凭绝磴以图规。俯长溪而作固。
金陵不竞。玉镜无章。
城池兴南路之悲。亭障切北风之候。
崩山斗水。触地网而三分。
坠月奔星。划乾纲而五裂。
中原错戾。慈门为虎豹之墟。
沧海横流。定水穴鲸鲵之浦。
怀山既荡。法众咸沦。
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遂使悲生弃井。堙玉甃于三泉
叹积为山。移琼峰于九仞。
皇上摄千秋之宝运。绪三圣之宏机。
挟宇宙而先神。御雷风而首出。
灵功不宰。华夷沾共贯之恩。
至道无私。霜露得平分之序。
考祯图于日慎。寤寐同符。
稽妙册于年刀。幽明合贶。
然后东巡巨镇。追六圣而抚寰中。
南面太坛。朝万方而小天下。
皇威既畅。宝应齐归。
川岳荐灵。风烟动庆。
丹乌抱日。疑增帝阁之华。
素鹤低云。若赴仙庭之会。
昔白鱼黄竹。业未峻于崇封。
赤雁芝房。名不登于梵宇。
爰徵瑞典。肇锡嘉名。
重兴般若之台。更起招提之院。
金绳夕布。绵秀岭以开坛。
玉榜晨舒。拥回峰而辟户。
爰有宏演上人者。法门之秀士也。
行超常冻。思越恒饥。
悲净域之为墟。喜皇波之普泛。
纵还舟于苦海。惊浪旋夷。
叱归驭于邪山。灵关非险。
于是净财云委。真众烟驰。
如趋摩竭之宫。似向毗邪之国。
县令梁宏悦。首加甄缉。
县丞梁敬一。亲昭施典。
上凭天旨。争开舍利之坛。
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
禺同故岭。石鲜坚华。
广汉馀坰。地多疏斤。
事关经始。人怀祗惧。
重阶不就。空思太室之氓。
宝像无资。未获黎阳之土。
岂非冥期肸蚃。功参造化之外。
故能果唇间发。莲眸周映。
贝齿含滋。璿毫起照。
三十二相。临玉座以相辉。
八十四仪。拥金山而圆立。
层甍四合。烁奔电于丹楹。
复殿三休。络浮烟于翠幌。
因高积磴。疑迁倒景之台。
架险连荣。似立迎风之观。
雕檐竞注。萦雾道以龙回。
绣桷争飞。傃云衢而凤矫。
写归禽于宝镜。误接朝鸾。
图走兽于文珰。疑栖夕免。
雷霆蓄泄。裁临承霤之间。
烟雨飞浮。未出层栾之下。
辉丹青于菌壁。妙迹疑存。
炳铣鋈于莲龛。神辉自烛。
锵锵櫩铎。声传桂叶之风。
焰焰山炉。气结松阴之霭。
仰真容于始旦。满月晨昭。
窥列栋于方宵。长虹夜发。
香泉激溜。有符温净之池。
珍木成行。无忝祇园之树。
信煦尼之别府。实兜率之殊庭者乎。
爱友上座法师等。情机藻莹。
戒律圆明。披玉笥以研芳。
候琼钟而肃虑。禅姿晓映。
依稀同鸡岫之前。梵呗晨临。
髣髴像鱼山之曲。县令独孤俭等。
或鹏垂待运。终燮道于中台
或蠖屈求伸。且毗风于下邑
乡望仪曹等。或盐泉锦室。
家称三蜀之豪。或抱朴怀仁
誉拥双流之美。或以为山川肆践。
犹纪石于弇州。陵谷生哀。
尚沈碑于岘首。况乎德因时盛。
庆流封拜之辰。名为功登。
事属文明之运。岂可使璿猷被物。
终昧燮于元机。金字韬华。
不题勋于翠炎。敢作颂曰。
睿涂蔼。灵机翕忽。
玉架天都。金裁地阙。
法王利见。香城继发。
雁塔齐云。龙宫瘗月。
长江近域。广汉遗居。
禅扃共往。梵宇全疏。
迹均梁后。义切秦馀。
山川牢落。榛莽邱墟。
有圣聿兴。惟皇降抚。
因天因地。为云为雨
日观龙骧。烟坛鹤举。
肇开嘉号。重光净土。
猗欤上士。道场真政。
物观成章。子来兴咏。
土石呈彩。人灵合庆。
宝座晨严。金山夕映。
紫微分殿。青岑曜郭。
复袖萦楼。攒峰跨阁。
月低璿镜。星连宝铎。
彩凤将飞。蟠虹未落。
森沈桂宇。肃穆筠坛。
花明砌。叶暗朱栏。
溪留夏雪。涧咽湍。
山虚梵冷。谷静钟寒。
法众爰依。禅徒戾止。
望风三蜀。征尘千里。
顿首元墀。归心翠扆。
业超有色。功齐无始。
伟哉冥化。妙矣能仁。
去来均迹。前后俱身。
寂灭为乐。般若为因。
题芳翠珉。敢诣灵津。